不是你想的那样!揭穿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7大误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成为一项具颠覆性的技术,给社会的许多方面带来变革。虽然有些自动驾驶原型车已经在新闻中泄露了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相关细节,但是有关自动驾驶汽车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的真相仍然有些神秘。这也不足为奇,当信息很少的时候,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多误解就会开始流传。在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下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真相……
误解一:自动驾驶汽车很容易被黑客入侵
其实,在很多方面,自动驾驶汽车都比传统汽车更安全。但是这个误解源于2015年,当时Wired杂志的几名记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的一辆传统的、非自动驾驶Jeep Cherokee(具备网联技术)能够被一名黑客远程控制,甚至被黑客“驾驶”了一段时间。但是,此次实验是在2015年进行的,现在已经是2019年,科技也一直在进步。而且,即使是最早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在向公众首次公布时也基本上是安全的。
而事实上,与传统汽车相比,自动驾驶汽车更能抵御黑客攻击。虽然入侵自动驾驶汽车的入口点有很多,但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多个传感器和通信层之间具有复杂的互联性,会导致网络攻击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如果此类传感器还与智能道路等其他技术集成在一起的话。此外,还有很多独特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自动驾驶汽车易被黑客攻击的问题,甚至此类解决方案可能来自其他行业,如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GuardKnox通过部署保护以色列喷气式战斗机的安全技术,来保护整个车队中汽车、公共汽车和其他车辆的安全。
误解二:自动驾驶汽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因为很多人享受驾驶乐趣
其实,当自动驾驶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并不会终结驾驶乐趣。没有汽车制造商会没收车钥匙,或者阻止车主自己驾驶汽车不会有任何的实体机器人坐在驾驶座,将手紧握在方向盘上。车主可以自己开车,也可以将此类繁重的工作留给人工智能(AI)去做。
误解三:自动驾驶汽车不能决定交通事故中的生死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不是道德困境和生死抉择,而是要防止或避免出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做出此种决定的事故。但是,如果道路上大多数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汽车,其实会更加安全。一方面,很难确定单辆的自动驾驶汽车会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但是,如果该技术成为全球性技术,发生交通事故的总体风险必然会下降。
与人类相比,机器明显更不容易发生“人为错误”。到目前为止,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里程已超200万公里)所发生的16起撞车事故都是因人造成的。无论如何,自动化驾驶会在所有可改进的领域(如驾驶疲劳、驾驶分心)补充人类技能。
误解四:由于自动驾驶汽车耗资巨大,因此穷人无法拥有
尽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确实会比传统汽车高,但是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拥有汽车的概念”也会发生改变。首先,大多数自动驾驶汽车将由商业车队来实现(至少早期阶段会如此),即意味着当自动驾驶汽车最终打入消费市场时,其技术很可能已经得到增强和完善,因而价格会明显降低。
第二个原因在于,“汽车所有权”的概念将发生巨变。如今,人们需要拥有汽车,因为如果没有驾驶,汽车就无法驾驶。而事实上,汽车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停在街上或车库里。一旦汽车能够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所有权或者订阅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模式会变得更受欢迎,也会变得更加便宜。
误解五:自动驾驶汽车就跟普通汽车一样,就是没有驾驶员
不,这两类汽车完全不同。传统汽车围绕驾驶员构建,而由于自动驾驶汽车无需驾驶员,设计就会不同。自动驾驶汽车的内饰设计注重乘客的舒适性,通过移除踏板、传动控制装置和方向盘等不必要的部件,最大化地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而且,自动驾驶汽车的外饰设计可能无需再面向特定方向,可能设计成圆形或盒型,而座椅可能会被放置成朝向所有方向。
因为很多人可能偶尔还想驾驶汽车,因此并非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外形都会像飞行蛋。对于许多汽车来说,自动驾驶只是一个选择。但是为了适应智能道路等驾驶环境技术,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可能仍有些不同。
误解六:只要智能自动驾驶软件被成功设计出来,就可以看到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事实上,首先城市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自动驾驶汽车。首先需要安装智能街道、智能电线杆和街道传感器等设备,才能谈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城市需要改变,而且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好,因为以后需要的汽车数量会变少(汽车共享,订阅使用汽车),许多用于停车和车库的空间可重新设计成公园和用于散步的场所。
误解七:自动驾驶汽车会一直是一项特别昂贵的技术
虽然研发自动驾驶汽车非常昂贵,但是一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却可以在很多方面节省大量的金钱。首先,自动驾驶汽车更安全,因此用于维修和支付保险的钱会更少;其次,自动驾驶汽车效率更高,因而可以节省开车、停车时的燃料开支,以及由于交通拥堵而花费的时间;此外,自动驾驶汽车更人性化,因而可以帮助很多残疾人重返工作岗位。
总结
虽然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仍是个谜,但是,我们应该对该项技术的每一个所谓“真相”持保留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