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转型困局: 流动性难题引发连锁反应
日前,力帆股份同批募集、已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一批资金未能按时偿还,引发了监管关注。图/甘俊摄
力帆股份(601777.SH)正深陷流动性危机。眼下,一笔将近4.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正成为它奋力一搏的关键支持。
不过,这4.5亿元是此前公司定向增发募集的结余资金,力帆股份计划将它们进行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按照监管要求,这需要取得股东大会的批准。
虽然这是一种颇有争议的做法,但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而言,也往往有“背水一战”的意味。
但眼下,力帆股份的这个流程走得并不顺畅。日前,力帆股份同批募集、已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一批资金未能按时偿还,引发了监管关注。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时,力帆股份表示,在偿还上述到期资金前,不启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相应审议流程。
上述未偿还资金规模达3.79亿元,尽管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不算很难周转,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力帆股份去年以来财务情况急转直下,公司在回复文件中坦言,这笔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归还”。
不过,以上只是公司内部资金无法合规调用的问题。
外部融资渠道上,力帆股份也困难重重,在亿元融资项目逾期、大股东股份遭司法冻结、公司信用评级遭下调等接二连三发生的情况下,力帆股份坦言“短期内无法筹集大额资金”。
如何解局?在回复监管问询函时,力帆股份表示将通过一系列方式获得流动资金,优先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
这些方式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力帆股份的流动性问题尚很难说。7月16日,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汽车作为产业链庞大的基础工业,会有很大机会得到政府和政策支持,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千万不要抱有太高的预期”。
资金转用“饮鸩止渴”?
四年前的一月,力帆股份曾向七名认购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筹得16.63亿元,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但随着公司财务压力增加,这部分资金中有4.49亿余元被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现行规定,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单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而力帆股份上述4.49亿元闲置资金,共分三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规模3.79亿元。也就是说,今年7月5日这笔资金就到期了。
但力帆股份未能按时偿还这笔款项,直接导致后期再使用募集资金遭遇“拦路虎”。日前,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一天晚上,上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力帆股份说明相关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力帆股份这几次涉及的募集资金及其投资项目均是2015年一月募集的那次,而上交所关注的疑点正是在于,为何一开始进行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未能偿还,公司还要再占用4.5亿元的募集资金?
力帆的说法是,鉴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及客户群体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燃油汽车竞争加剧,行业也在发生技术革新,此前的募投项目“汽车新产品研发”拟开发的部分车型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决定终止,相关资金也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从公司当前的财务情况看,将募投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去年以来,受产销量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力帆股份的三张财务报表都表现不佳,公司称,截至今年上半年,上市主体(国内)的货币资金总额虽有53.26亿元,但受限总额有42.39亿元,除却日常的生产经营,公司流动资金已经相当紧张。
回过头看,此前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有一丝“饮鸩止渴”的意味,一时的周转让后续的资金接续都成了问题。
但对于力帆股份而言,那3.79亿元也确实解了“近渴”,其中,2亿元用在了兑付承兑汇票,1.57亿元支付了承兑汇票保证金,还有0.13亿元支付了货款。
流动资金能否再开源?
显然,力帆股份当务之急是偿还上述3.79亿元的款项,然后用募集资金结余的4.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理想情况是在资金支持下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形成正向流动。
但力帆股份近期的一系列情况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为其进一步融资带来困难。
6月21日,力帆公布的一份2019年信用评级报告显示,联合信用将力帆股份及其发行债券的评级均从此前的“AA”降为“AA-”,报告指出了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所有权和使用权受限资产规模占比较大、整体债务负担重且短期债务占比高、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较低等潜在风险。而即便如此,这份过于“友好”的评级报告还是遭到了业内一些机构的质疑。
随后不久,力帆股份就爆了个雷: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向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横琴金投”)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融资1亿元,部分出现逾期,作为贷款担保人,力帆控股所持有的6.04亿上市公司股份将被冻结3年,占后者总股本的45.96%。
这些事件是流动性危机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流动性难题的原因。力帆股份在回复函中坦言:公司新增融资较为困难。
公开信息也显示,力帆股份最近两次定增融资双双“流产”,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募投换电站的项目,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定增自动失效,一次是2018年上半年启动的募投5个项目,最终“因市场环境变化”而撤回。
在补充流动资金方面,力帆股份提出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新增银行授信等。
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应收账款25.37亿元,其中9.06亿元受限;银行授信方面,联合信用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已获银行授信额度87.29亿元,未使用额度仅5.73亿元。
事实上,处置闲置资产是力帆股份当前“自救”的主要措施。
去年10月,公司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33.15亿元资金;12月,又将旗下两大汽车生产公司之一的力帆汽车出售给了造车新势力车和家,由此获得了6.5亿元人民币的交易对价,同时失去了力帆汽车的汽车生产资质。
但从后续融资违约、股票被冻结、评级遭下调等事件看,这两笔钱并没有能解决力帆当前的资金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处置”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在上市公司的口径中是“搬迁”,力帆股份董秘曾在回复中小投资者疑问时表示,“因该项目环保压力大且设施相对落后,拟实施搬迁升级。”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新工厂的选址尚未确定,而“搬迁”事宜更像是重庆市政府给予的“过渡”支持。
在业务进展方面,上述力帆股份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汽车行业整体低迷,产销下滑,所以力帆也只能做低迷时期应该做的事情,即减产消库存。他强调,要对汽车行业“实事求是”地看待,不要太悲观,也不要抱有太高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