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越石油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电动汽车市场 —
2018年10月18日,北京
油控研究项目协调方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共同主办的“跨越石油时代:汽车电动化未来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以及来自城市与产业界的代表共聚一堂,对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电动车发展将如何影响未来交通、能源和环境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7年中国进口石油3.96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70%,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挑战。同时,石油消费在不同程度都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产生污染。
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专家、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介绍,交通作为第一石油消费大户,占到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50%左右。燃油车的尾气排放已成为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以北京为例,PM2.5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高达45%。因此,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逐步被替换、发展、优化交通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必要。
汽车电动化将对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油控研究项目课题承担方之一,国家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田智宇博士认为,能源结构调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以油气为主的时代,同时从以煤为主的时代过渡到多元发展、再到以低碳能源为主的时代。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低碳化、电气化是主要方向。汽车电动化能够带来石油节约和替代的双重效益。预计在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有望节约、替代石油超过2000万吨。2050年,节约、替代石油超过1亿吨。如果电动汽车普及进一步加快,节约和替代石油的潜力会更大。
电动汽车不仅减少了传统油气能源的使用,还可以加速的利用。NRDC高级咨询师金亨美指出,电动汽车可以利用储能技术成为电网的灵活性资源,帮助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实现方式包括有序充电、向电网放电(V2G)、电池更换等。当然,为有效发挥这些作用,还需要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完善,以及电网和用户等多方支持。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发展电动汽车都有其内在驱动力。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高级经理康利平分享了挪威、英国、德国、中国等国在禁止燃油车方面的最新进展。她提到,各国提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保障居民健康、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也来自于汽车产业转型和整体布局的切实需要。来自深圳市的嘉宾深圳市发改委推广办原主任助理陆象桢证实了上述分析。同时,他也介绍了深圳市电动汽车发展给环境、城市交通系统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协同效益。
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和能源系统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创新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王晓明博士指出,这些支持包括车电分离和独立第三方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等创新运营模式的推出和完善。现场,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刘斌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李成也分享了他们对这些领域的看法。
针对产业界的行动和面临的挑战,来自北汽的盛永晶、猛狮新能源的邓中一和星星充电的唐晓猛各自分享了他们的理解。一方面,企业界需要做好国家减少补贴甚至停止补贴的新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市场资源。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大研发,减少动力电池等环节的成本,增强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比较竞争力。
中国汽车电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电动汽车可能给未来交通模式带来的颠覆式变革,同样要关注电动汽车对整体能源结构的影响,关注其将产生的具体环境协同效益。杨富强博士介绍,这些都是油控研究项目目前正在研究的重点议题,部分研究成果也将在明年年初与业界分享。他还提到,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中国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期待中国在不远的未来发挥后发优势,给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贡献更多技术、模式和政策创新。
本文版权为盖世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文章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