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增速放缓下的惠民保向何处去?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4-29

(原标题:增速放缓下的惠民保向何处去?)

作为现象级产品,惠民保发展已历三年,随着增速逐步放缓,对这一市场和保险产品进行分析来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极具价值,而对市场同业及相关各方进行调研是一个较为快速了解市场的方法。2022年,我们调研了20家公司,了解行业内公司对惠民保市场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和风险的看法。

根据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从业者对惠民保的价值肯定非常高,但普遍认为增速将持续放缓,这对风控和长期增长都将带来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在多个维度强化保障和竞争能力,保证惠民保的长期可持续性。

首先,从增速来看,被调研公司普遍认为增速会明显放缓。在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上,一半的公司认为2021年的高增长主要依赖于新城市上线。有15%的公司认为是产品保障拓展推动的,还有10%的公司认为保费低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增加人口覆盖深度和保障补充的价值也被强调。

而一半以上的公司认为2022年的惠民保增速会出现明显下滑,只有18%的公司认为会上涨,可见市场对惠民保的增速趋势判断较为一致。当然,销售平台总体比较乐观,这与其作为渠道的特性是有关的。而对于2022年可能的增速,只有15%的公司认为增速会达到50%以上,绝大部分公司都认为增速将在30%以下。

其次,从风险来看,有一半的受访公司认为惠民保会进入死亡螺旋,主要的理由是续保率低和参保率上升面临瓶颈、健康体易流失和带病体投保集中度高这两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品赔付率预期高。但另一半公司则认为不会进入死亡螺旋,他们的理由是当前理赔率低和短期健康险可以快速止损这两个市场特征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政府推动会保证健康体持续留存,以及依靠产品设计改进和医保数据进行策略调整。

从两者的理由来看,担心死亡螺旋的公司更多是从市场角度考虑,惠民保获得感不强导致健康体脱落,最终引发赔付率高企。而不担心死亡螺旋的公司则更多从政策角度出发,认为政府会干预市场,即使理赔率上升也可以通过其他产品设计等各种方法解决。

惠民保这一产品本身是介于市场和政策之间的结合体,但与海外商保化的医保产品不同,惠民保仍然是纯粹的商保产品,并不是以医保为主体依托的,这决定了其市场属性更强。虽然政策对吸引参保率上升有很大作用,但在进入平稳发展期之后,惠民保对健康体的吸引力日渐减退,尤其是低频属性引发的获得感下降会引发健康体的退出。同时,带病体在政府宣传下会进一步加大参保率,这对并非强制的惠民保带来明显的危机。

不过,并不是惠民保只能进入死亡螺旋,通过政府宣传和产品设计改进是有助于健康体留存的,但这对成本会带来明显的压力。如果能让保费上升到一个更合理的水平,惠民保可以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保障和提供更多服务接触来推动健康用户的流入和留存。

最后,对惠民保的发展潜力来看,几乎所有公司都认为惠民保为政府、用户和保司三方带来了价值。但推动惠民保的发展因素主要受制于政府、政策和医保个帐,开放既往症这四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其市场属性较强,惠民保是高度受制于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商业模式。但正如上述所分析的,一旦发展进入平缓期,政府的作用就相对有限,仍需市场的精细化手段,这时候才能体现各家保司的业务能力。

从调研来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用户获得感是一半以上的公司认可的提高惠民保竞争力的方法。其中,疾病早筛、药品配送、用药咨询是排名前三的工具,当然,传统的特药、住院周边保障和完善目录外责任仍旧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不过,提高触点虽然是正确的方向,但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不高,从实际部分市场的结果来看,服务的实际使用率都非常低,未来仍需市场持续探索。

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惠民保可拓展城市所剩无几,只能在现有城市挖潜,但挖潜能力当前还有欠缺,2022年的增速将出现大幅下降是必然的。随着增速的快速下滑,市场事实上已到阶段性的天花板,惠民保模式的转型不可避免。

Latitude Health已推出调研研究产品《惠民保:预期、风险和竞争》。该报告基于对20家头部惠民保业务公司的调研,从行业的层面,获取业内公司对惠民保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获取行业对惠民保的理解、担忧、潜力评估等方面的观点,为分析惠民保发展趋势、风险,以及其他商业保险的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和有价值的战略建议。如有购买需求,请直接联系info@lathealth.com。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村夫日记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