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7月工业增速回落:钢铁首现负增长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5-17

(原标题:7月工业增速回落:钢铁首现负增长)

受高温、暴雨以及局部疫情散发的冲击,工业增速正在加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近两年7月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5.6%,增速比6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且降幅加大。

受访专家认为,短期内,河南等地的洪涝灾害,华东、华中、西南等经济活跃地区多点散发的疫情从供需两端冲击了工业生产。中长期看,国内外需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上游涨价挤压下游工业利润,也使部分企业的生产陷入观望。

受环保、控制粗钢产量等政策影响,高耗能行业生产正在进一步减速。7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生铁、粗钢、钢材、原煤、焦炭均出现负增长,需要高度关注上游供给的进一步收缩或为原材料价格提供支撑,挤占中下游行业的利润。

受缺芯、原材料涨价、供应链受阻、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7月汽车制造业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5%,汽车产量降幅也扩大到15.8%,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高达162.7%,增速比上个月加快了27.4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

洪水、疫情冲击产出,工业加速回落

1-7月份,中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4.4%,与2019年同期相比,两年平均增长6.7%。7月单月的工业两年平均增速为5.6%,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且降幅有扩大的趋势。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7月份工业增速的回落,是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与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从长期看,这延续了此前经济继续复苏但动能放缓的趋势。短期看,7月部分省市发生洪水影响了工业生产活动;疫情多点散发,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活跃度较高的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也影响了工业产出。

“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工业生产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是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上中下游供应链受到冲击,供应短缺问题凸显,同时运输等成本也会提高,另一方面,疫情在需求端也会抑制投资增速。但是,由于我国疫情防控精准性明显提高,企业对疫情防控的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不宜高估疫情对工业生产的长期影响。”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工业增速回落,主要受制造业产出下降和基数走高影响,7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回落2.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对部分下游工业利润形成挤压,部分企业短期陷入观望;另一方面,受“缺芯”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下降明显,并对部分上下游产业构成拖累。

此外,周茂华也提到,7月工业产出下滑幅度超预期,受到了“短期突发”因素的冲击,极端天气、散发病例通过物流运输等对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了影响。

8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7月份全国发生过四次区域性强降雨,其中河南的极端暴雨天气影响比较明显,7月份,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总的看,汛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他指出,7月份面临高温、暴雨以及局部地区疫情散发的状况,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当月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同时,去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呈前低后高趋势,今年受基数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工业等指标仍保持在合理水平。

黑色系收缩,粗钢产量下降8.4%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和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正在进一步减速。

7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0.6%,当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下降2.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7285、8679、1110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9%、8.4%、6.6%。原煤、焦炭产量分别为31417、3879万吨,同比下降3.3%、2.9%。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黑色金属、煤炭等受国内政策、国内供需的影响比较大,过去几个月,中国密集出台了能耗“双控”、压降“两高”项目等多项措施,政策干预的力度和频率都非常大,这使得相关品类在过去两个月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周茂华指出,国内正在严格控制粗钢等产量,防范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基于碳中和目标,持续推动高能耗行业转型。比如,中国明确制定了年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红线”,因此,7月钢铁等品类的产量均进入了负增长区间。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上游供给的进一步收缩或为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提供支撑,进而继续挤占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空间。

中银研究报告显示,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等行业的利润增速最高,2020-2021年1-6月份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达257.57%、183.24%、163.2%、99.46%。

然而,由于中下游工业企业议价能力弱,终端消费品类价格无法随着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企业被迫承担成本上涨压力。利润增速落后的行业分别为皮毛制品及制鞋业、纺织服装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2020-2021年1-6月份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9.98%、-17.31%和-10.34%。

付凌晖指出,当前采掘业、原材料业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业的涨幅,7月份,PPI当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但是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只有0.3%。由于大宗商品供给偏紧,航运价格上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下阶段要继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付凌晖说。

汽车降幅扩大,新能源逆势大增1.6倍

受传统燃油车生产放缓的影响,7月汽车产量和产值降幅再度扩大。

7月汽车制造业降幅由上月的4.3%进一步扩大至8.5%,当月汽车产量185.3万辆,降幅达到15.8%,比上个月扩大2.7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张航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传统汽车产量收缩,一方面是因为在“双碳”约束下,传统汽车面临更多限行等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去年疫情发生后,因社交隔离需要,汽车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不同于易耗品,汽车是耐用消费品,短期内需求得到满足后,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缺少持续性需求支撑。

周茂华认为,汽车产出下滑是缺芯、原材料涨价、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国内外需求放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不断凸显,部分汽车厂商被迫停产,抑制了汽车产能释放。此外,汽车产业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国内汽车产量下降可能与工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全球配件物流不畅等因素有关。”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量依旧非常强劲,这与传统汽车产量回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7月轿车、SUV产量分别为70.6、65.4万辆,同比下降14.5%、12.9%,降幅分别扩大1.4、1.8个百分点,而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8.9万辆,增速高达162.7%,增速比上个月加快了27.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非常强劲。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增长迅猛,一是国家和各省市层面产业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支持的结果;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各个环节日趋成熟,消费者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所提高;三是随着技术提升,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高。”伍超明说。

当前工业复苏并不均衡,行业分化明显。大部分传统行业增速出现了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而新产业则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9.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2.7%。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5.3%;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分别增长27.2%、21.7%,较上月分别加快9.8、5.3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均增长10%以上。工业机器人、智能手表、服务机器人同比分别增长42.3%、32.0%、18.4%。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公布的细分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电子、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3.0%、12.7%、10.3%,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光电子器件、印制电路板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均在20%-50%;太阳能电池增长30.3%,充电桩增速升至97.3%;海运所需的金属集装箱供不应求,产量增长两倍以上。

“总体看,工业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受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冲击,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小微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因素增多。”

江源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着力化解小微企业、下游企业经营困难,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