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苏州冲出一个准独角兽——新元素医药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5-20

(原标题:苏州冲出一个准独角兽——新元素医药)

不久前,新元素医药宣布完成超6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由凯泰资本领投,达晨财智、华金投资、乾道集团、新毅投资等跟投,成为今年以来最大一笔创新药融资之一。

至此,新元素医药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总融资约12亿元。经投资界多方核实,新元素医药估值已破30亿,相比于一年前估值增长了50%。背后也站满了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大佬红杉中国、丽珠医药、元禾控股、熙诚金睿、倚锋资本等。

这对于创新药企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吗?“医药投资领域已经太久没有好消息了”一位投资人不由得感叹。

化学博士归国创业

融资6轮,超12亿元

新元素医药的故事,要从一位归国创业的博士说起。

1995年,来自江苏的小伙史东方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也是年销售10亿美元抗脑瘤药的发明人Malcolm F.G. Stevens教授。

随后,史东方又来到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攻读药物化学博士后,师从Laurence H. Hurley教授,原美国《药物化学杂志》副主编及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分会主席。

先后跟随两位名师,史东方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了商业世界。1999年,他去了旧金山湾区的医药公司Genelabs Technologies任高级研究员一职,一待就是7年。随后,他又去了另一家美国知名制药公司Metabolex任高级研究员,工作了6年。

在海外医药市场浸染了十几年,史东方逐渐意识到,国内创新药市场与海外的差距,加上国内的集采政策,利润大部分流到到海外的创新药市场。

“做一款来自中国的全球商业价值的好药”,这样的想法油然而生。2012年,史东方回国来到苏州,创办了新元素医药。

创业初期,史东方注意到,全球市场缺乏疗效佳、毒性低、病人可以长期使用的抗痛风药物,便将重点放在了慢性痛风的代谢性疾病领域。

研制一款创新药并非一件易事。医药行业就流行着“双十定律”,即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需要经过10到15年的时间,花费至少要10亿美元这注定是个苦差事。

近年来,大多Biotech是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走的广撒网路线,史东方则推崇“少即是多”的理念。他曾公开表示,与其做十成一,宁愿管线布局少一些,也要确保药物的成功率。截止目前,新元素主打的是治疗慢性痛风的1.1类创新药ABP-671。

事实证明,史东方赌对了。近几年,全球痛风药物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6至2019年保持复合年均增长率5.5%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痛风药物市场规模达到77亿美元。

宽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一众国内药企布局,新元素的ABP-671进展靠前,即将进入临床Ⅲ期,仅次于恒瑞医药的SHR4640、信诺维的XNW3009、缨黎药业的YL-90148。

与之而来的还有众多资本的入局。截止目前,新元素医药完成了6轮融资,总金额超过了12亿,除了本次高达6亿的轮融资外,C轮融资金额超3亿元,B+轮融资亦高达3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了丽珠医药、红杉中国、达晨财智、元禾控股、高特佳投资、凯泰资本、倚锋资本等。

其中,凯泰资本更是从A轮,连续5轮押注到D轮。合伙人李显表示,作为新元素医药最早的机构投资人,史博士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倚锋资本CEO朱湃则坦言,新元素并不是一家被广泛关注的公司,在其细分赛道内比较知名,是一家非常低调的公司。仅有初步二期临床数据,集中的痛风治疗小分子管线,在当时的投资环境来看是不性感、缺乏“故事性”的标的。“但是,从创始人对于疾病及机制的理解,药物安全性的考量,以及团队踏实并高效的执行力认可,我们决定参与新元素的C轮融资。”

史东方透露,此次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成治疗慢性痛风的创新药“ABP-671”在全球及中国的关键性临床研究。

一个积极的信号

长久以来,医药投资被认为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朝阳产业。2019年前后,上交所科创板的第五套上市标准,放开了上市的闸门。尽管很多医药企业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已经登上了二级资本市场,市值大多涨到200亿人民币以上,投资机构也收获数倍收益回报,缔造了一个个造富神话。

但从2021年下半年起,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震荡,在集采、疫情等重重压力下,生物制药公司的业绩难以为继。加上国内创新药同质化严重,研发费用高、不确定风险大,创新药泡沫开始破裂,包括A股、港股的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破发渐渐成为常态。

医药行业的造富神话被打破了,非医疗基金陆续退场,医疗投资赛道几乎被冰封。有的机构已经砍掉了整个医药组的投资团队,不懂医药的人已经不敢投了,创新药一词更是闻之色变。

“其实这对于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件好事。泡沫破碎,浪潮褪去也带走了一些投机者。”一位深圳投资人如是分析。

今年,情况依旧没有好转。受地缘政治摩擦、美联储加息等宏观因素等影响,叠加出海受阻、年中开始的医疗反腐等产业现状,生物医药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整体仍继续呈现下行趋势。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截至今年Q3,整个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1154起融资事件,整体融资金额约1286.6亿元,不及去年融资总规模的一半;另截至Q3,仅14家创新药企完成IPO,融资规模约108.7亿元,不管数量和规模均与去年同期相去甚远。

在如此逆境中,新元素医药一举获得6亿融资,并非易事。朱湃表示,“类似新元素这样踏实深耕核心几个管线,集中攻克单一疾病的大单品的公司的价值被市场看到并认同,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好的趋势。在市场蓬勃的时候,这类公司可能容易被淹没,但当潮水退去,这类公司的闪光点和真正价值便会显现出来。”

在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投资人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医疗产业投资人强调,往细分领域、医药产业上游走,还有医药公司的造血能力是重中之重。

清科资本孙增平也认为,相比于看不到商业落地的生物技术类公司,资本更加注重临床真实需求、解决临床痛点问题,尤其具有创新性的、国产创新方向备受关注。

朱湃补充道:“对于项目而言,除了保持必要的信心,创新药企在融资渠道上要考虑多元化融资对象,同时理清企业自身定位,聚焦优势领域,考虑清楚商业化模式,合理定价估值,要想清楚早前几年企业估值疯涨的情形很难再现,企业估值可以小步快跑、稳步上升。”

为何在苏州?

目前新元素医药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提起这个地址,几乎没有医药投资人能绕的过。“今年去星湖街218号出差的次数不低于10次,路我都非常熟了。”一位医药投资人调侃说。

星湖街218号,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地标性建筑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前来出差的医药投资人络绎不绝,至于原因,先说一组数据:这里累计获批上市新药30多个,13款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累计获得1类新药临床批件562张,66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集聚了生物医药企业23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24家,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

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22年11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稳居第一方阵,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指标均名列前茅。

很难想象,这样的数据苏州仅用了十五年。2007年6月27日,在苏州一片稻田和荒地的独墅湖边,被称为“生物湾”(BioBAY)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开园。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亲切地称之为“b 村”。

“b村”从一开始就瞄准生物高科技的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公司,“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生物医药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园区发展看长三角,药物生产看药谷(张江),生物创业来biobay。

为了吸引全球医药创业者,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曾向全球人才喊话,“你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2007年,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由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改组成立,负责人接到的任务是,只要人才项目能通过严密的专家评审,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军项目,元禾马上跟进投资,做合伙人。据了解,元禾控股对入驻“b村”的早期企业,投资比例最高的时候达到70%。

于是,全球的医药顶尖人才纷至沓来。谈及为何会选择苏州工业园区,史东方曾直言这对公司来说是一次机遇。“我们去做这件事,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

“决定来苏州创业,是被一封封往来的邮件所折服。”盛世泰科创始人、CEO余强曾公开聊起,当时在美国,自己通过邮件向当地政府咨询创业问题,收到的回复不仅英语很流畅,专业水平也很高。去年,盛世泰科研制的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为国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用药带来新选择。同时,盛世泰科还拿到了苏州园区科创基金、和润至成基金、嘉睿资本,卓璞资本,泰富远见,鑫睿创投等苏州本地创投多轮融资。

还有信达生物。2012年信达生物入驻“b村”,5个月后便拿到了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跟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如今,信达生物在港股上市,其与礼来公司共同研发的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达伯舒销售加速,已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

时至今日,“b村”已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博瑞医药等二十余家企业,陆续“抢滩”纳斯达克、港交所和科创板。

“当年的种子开花结果了。”医药产业是一个极需要耐心和资本陪伴的产业,苏州工业园区15年的精心培育,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放眼整个苏州,生物医药被苏州视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短短十余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从几乎一张白纸达到了今天的三千亿产值,一家家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在苏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远见布局,不仅塑就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也让苏州打开了时代新大门。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