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布林肯今起访华,美国商界仍把中国市场当做必争之地
(原标题:21深度|布林肯今起访华,美国商界仍把中国市场当做必争之地)
继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之后,又一名美国高官要来了。
外交部4月22日宣布,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将于4月24日至26日访华。
这是布林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第二次访问中国。
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称,布林肯将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会谈。美方期望“讨论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据透露,布林肯此行将前往上海和北京。
4月23日,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主席谭森(Sean Stein)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布林肯会在访问中同在华美国商界会晤。根据美方公布的声明,他将同中方针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展开交流,甚至涉及“有重大分歧的领域”。
尽管“预计双方将进行艰难的对话”,但谭森仍然深受鼓舞,因为布林肯的访问说明“双方政府有意尝试解决困难的问题”。“即便最终结果不是双方皆大欢喜,这次访问也将有助于稳定中美关系。中国美国商会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中国美国商会23日当天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美中关系紧张已连续四年成为会员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面临的主要商业挑战。约54%的受访者认为,积极的双边关系对其公司在华业务增长“极其重要”。
美国企业认为美中关系将有所改善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近30%受访企业预计,2024年美中关系将有所改善,对双边关系乐观程度明显高于2023年。
谭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在很大程度上让两国关系止跌企稳,双方都认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各自国家的利益。他说,从去年2月开始,美中关系一度走在下坡路上。面对这样的局面,两国政府付出了重大外交努力,最终促成了在APEC旧金山峰会期间两国元首的会晤。在他看来,“当前,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但也非常脆弱。”
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特·罗斯(Lester Ross)认为,无论如何,面对面的沟通都有助于稳定两国关系,至少可以通过对话了解彼此的主要关切。
但与此同时,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罗斯认为,也要承认两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战略性的问题和地区性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容易解决的,给两国商业合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中美20多个机制性磋商持续运转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去年以来,美国高官接连访华对中美关系稳定和双方建立互信起到了一定帮助,而且双方还针对很多重大问题展开了具体的沟通,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全球范围的重大议题。
以耶伦来访为例,何迈可指出,双方就中美金融部门进行了压力测试。比如,如果一国的一家大型银行倒闭,会对另一国的金融系统带来什么影响。“这样的工作模式给了我很大信心……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经济体在金融稳定方面开展合作意义重大。”
据外交部消息,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在各层级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触,双方外交安全、经贸财金、气候变化以及执法、农业、文化等部门负责人通过访问、会晤、通话、工作组会议等方式保持互动,两军恢复沟通对话。旧金山会晤建立或重启的20多个机制性磋商持续运转。
美国企业仍把中国市场当做必争之地
当被问及是否感受到外资在撤离中国时,何迈可表示,当前,美国企业仍然认为中国市场蕴藏巨大商机,绝大多数会员企业都表示会继续在这个市场深耕,两国仍然有非常强劲的贸易往来。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政策稳定、可预期。
谭森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成熟,中国的投资回报率现在基本上与其他主要市场持平。因此,对外国企业来说,中国收入回报方面的优势大幅缩小。因此,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方面更加谨慎,以确保获得最佳投资回报。与此同时,某些美国企业也在抱怨经营成本在上升,有些时候面临的政策风险也较高。但他强调,这并不是说美国公司正在离开中国,他们继续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我们的调查显示,他们没有要大举撤出中国,他们只是更加谨慎,在如何投资以及在哪里投资方面更加明智,因为他们正在努力获得更高的回报,他们正在努力确保安全和稳定的供应链。”谭森说道。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2023年在华美国企业的财务表现有所改善,盈利水平和息税前利润率均有所上升,近半受访企业预期将实现盈利。不仅如此,会员企业对中国未来两年的商业前景预期相较上一年度更为乐观,尤其是在中国的市场增长、盈利能力和经济总体状况方面。
在布林肯访华前,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4月19日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谢锋强调,一个共享的中国,将为共同繁荣的世界不断创造机遇。“想象一下,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但人均GDP刚过1.2万美元的超大规模市场,已然以5.2%增速贡献了全球1/3的增长。随着中等收入群体向8亿人扩大,高端化多样化消费进一步增长,这将为各国带来多么难得的新机遇!”
谢锋指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国际产业分工的自然产物,是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双方利益互补的理性选择。美对华贸易战打了6年,结果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2000亿美元,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到头来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吃亏的是美国企业,冲击的是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产供链,拖累的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