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财政部部长刘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促进市场主体更好发展起来、活跃起来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6-04

(原标题:财政部部长刘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促进市场主体更好发展起来、活跃起来)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2022年第4期《党建》杂志上撰写题为《忠诚履职 奋勇担当 坚决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的文章时指出,为帮助市场主体纾解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回应市场主体的期盼和需求,今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减税降费。中央财政周密设计总体方案和具体路径,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退税与减税并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下面是全文: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刘昆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举旗定向、擘画重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战略性的“五个有利条件”,为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部门要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领悟,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在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绝对领导上更加坚定有力,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过去的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攻坚克难,牢牢把握全局主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实践再次充分地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洞察大势的远见卓识、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治国理政的雄韬伟略。实践再次雄辩地证明,“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人民期盼,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从“五个必由之路”中把握历史规律;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用好战略性的“五个有利条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切行动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指挥。财政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财政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实际行动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奋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坚决托住宏观经济的底,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GDP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宏观政策必须稳健有效。二是坚持靠前发力。要把工作往前赶,加快财政资金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尽快细化落实退税减税政策方案,确保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三是坚持精准施策。要从收支两端发力,收入端实施好退税减税政策,聚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给予税费支持;支出端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对重点领域的保障。四是坚持加强统筹。要坚持系统观念,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推进重大财政工作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配合,科学把握政策的时度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佳整体效果。五是坚持务求实效。要深入调查研究,察实情、听民意,确保财税政策、工作举措符合基本国情、遵循经济规律、满足人民期盼,坚决防止政策执行走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促进市场主体更好发展起来、活跃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税降费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实打实、硬碰硬,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财政部门着眼增强发展后劲,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这个规模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比较大的,对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千万企业和数亿群众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这是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底气所在。为帮助市场主体纾解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回应市场主体的期盼和需求,今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减税降费。中央财政周密设计总体方案和具体路径,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退税与减税并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一是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增量和存量留抵退税,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优化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确保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到位。中央财政在按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从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中,再专门安排一次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四是精心组织实施,让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到减负政策的实惠。在库款保障、资金调度、纳税服务、审计监督等方面密切协作,共同推动落实好减税降费。依法打击偷税骗税骗补,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

最大限度下沉财力,全力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央财政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最大努力稳固基层。2017年至2021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年均增长6%,超过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绝大部分下达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时,建立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2021年纳入直达范围的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为基层落实“六保”任务及时补充了财力。总体来看,县区财政运行平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受新的经济下行压力、疫情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部分市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县区财政面临的挑战,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支持”原则,针对突出问题发力,全力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一是推动财力下沉,让资金更多落到县区基层。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继续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近9.8万亿元、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为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省级、市级财政也要比照中央的办法,加大对县区的财力支持。二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资金直达县区基层。今年继续将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范围,直达资金总量增加到4万亿元以上,同时加强与审计和行业主管部门协作监管,持续盯紧资金分配使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主要是分配流程的优化,并没有改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直达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优先保障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的落实,确保重点支出不留缺口。三是加强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中央财政将债务风险较高、库款保障程度较低、财力相对薄弱地区作为重点,通过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机制,按月监测预警,及时向所在省提醒提示发现的问题,推动及时化解风险。同时,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参照中央财政做法,建立本地区财政运行监测制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确保县区“三保”不出问题。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更好做到节用裕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过紧日子,不是因为财政收支压力,而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少领域还需要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因此,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今年在安排和编制预算阶段,财政部门就抓住源头,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坚决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把节省的财政资金用于保民生等重点领域。一方面,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始终绷紧政府过紧日子这根弦。中央部门带头,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今年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下降2.1%。地方各级政府也要从严从紧,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不断完善过紧日子的制度体系,加强落实情况评估,引导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把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安排超过4.1万亿元、占支出总量的15.5%,支持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卫生健康支出安排同比增长9.2%,支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群众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安排超过1万亿元,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继续支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善资金管理”“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财政资金是宝贵的公共资源,管好用好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重要职责,也考验着财政治理能力、理财能力。随着财政资金规模扩大、服务对象拓展、信息技术发展,财政管理也要不断创新,为财政服务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基础支撑。近年来,财政部门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收入统筹,规范支出管理,突出绩效评价,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服务和保障了财政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今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6.7万亿元,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支出规模更加可观。国家“钱袋子”越来越沉,财政部门的责任也越来越大,需要在管理上多措并举,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管好、用在刀刃上。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预算一经人大通过,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要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安排支出。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快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质量。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要在绩效管理质量和实效上下功夫,着力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增强绩效目标和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聚焦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评价,推进转移支付和重大支出政策后评价,不断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强化信息化手段支撑。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各地一体化系统全面运行,加快中央一体化系统推广实施,尽早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安排到使用末端全过程动态反映,增强资源统筹调度能力。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纳入一体化系统,强化对预算管理的支持。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扩大和细化公开内容,主动晒出“账本”,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充分运用审计监督、财政监管、绩效评价等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建立与中央部门预算和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倒逼各部门各单位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好。

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财会监督作用十分重视,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财会监督是财政部门的主责。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履行财会监督职能,逐步完善财经法规制度,加强财会监督检查,全国财经秩序总体向好。但财经纪律执行不严、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财政资金损失和浪费,干扰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这反映出的是对财经纪律的漠视,缺乏对财经纪律的敬畏之心。

严肃财经纪律、整顿财经秩序,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财政部门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财会监督的职责定位,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决不搞好人主义、当老好人,决不让财经纪律成为“稻草人”。一是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现行财经法规制度比较健全,对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规定,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到位。财政部门首先要带头执行,强化内控内审,确保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带动各方面提高对财经纪律的遵从度。二是要聚焦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党中央关于财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到哪里,财政监督检查就应该跟进到哪里。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基层“三保”保障等领域,组织地方对违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改进地方财政管理,整饬地方财经秩序。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力度,持续加强“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强化跨部门协调配合,探索构建穿透式监管协作机制,共同打击财务造假。推进会计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强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监管作用。四是要完善财会监督制度和能力建设。抓紧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各类监督主体紧密配合、横向协同,中央与地方上下结合、纵向联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运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人员力量,夯实监督基础,提升监督效能,增强监督权威。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互联网的自我证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