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周期中的信用卡:风险之下的行业大分化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6-05

(原标题:周期中的信用卡:风险之下的行业大分化)

文/洪偌馨

今年初,信用卡行业内部曾有过一次「预警」,三季度或将成为风险暴露的一个高点。这其中既有三四月份多地受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基于行业发展「周期」的预判。

到2022年半年报披露时,信用卡行业的「寒气」已经颇重。

无论是工行、建行这样的国有大行,还是如招行、平安这样以零售见长的股份行,信用卡的发卡量、信贷余额、交易规模等核心指标能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已是不易,不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传送门:《信用卡的「冬天」》)

在刚刚结束披露的上市银行三季报中,绝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公开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数据,但从少数几家银行的数据,以及业内人士的反馈中得知,行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信用卡的余额、规模基本都是负增长,「不良率」则普遍微升。

信用卡行业「入冬」已久,从当前各项指标和种种信号来看,似乎未见起色。再加上,伴随着行业规范、整改的力度加码,明年的挑战恐怕更大。如何「过冬」,亟待破题。

最近,我与不少信用卡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大家对于行业的周期和风险有着相似的担忧和判断,而关于未来,没有标准解法,唯有努力寻找出口。

1. 周期中的信用卡

任何一个产业都难逃「周期规律」,信用卡行业也不例外。

有研究显示,从海外成熟市场的信用卡发展周期来看,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基本要5年时间。并且,信用卡的业务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紧密,如果对比长周期下的信用卡增速和风险两大指标,也能看到他们呈现有规律的起伏。

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一方面,信用卡的本质是大量分散的消费信贷组合,本就深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信用卡企业的策略有关,但整体业务发展与风险表现也有明显的规律性。

参考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的情况,危机发生后,GDP大幅下跌,信用卡逾期率上升,行业增速放缓。直到2012,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信用卡行业才基本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前后差不多跨越了5年。

而从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来看,同样有着类似的规律:一个由招行信用卡率先提出的业内共识是,2019年是信用卡行业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中国信用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同时期,GDP增速则是处于6%以上的高位。

因此,招行信用卡理事长刘加隆认为,国内信用卡行业正处于一个长周期下的「回落期」,这个向下的趋势不会很快触底。「信用卡会受规范周期、业务周期、风险周期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招行信用卡总经理王波补充道。

其中,「业务周期」和「风险周期」跟经济周期关联,也是全球信用卡都会经历的过程。但这波「规范周期」则与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阶段和状态有关。

从1985年,中国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到长达十多年的蛰伏期;再到2002年,一批银行信用卡中心出现,行业开始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信用卡行业是:一边进行「本土化」改造,一边则在超高速奔跑。

在今年7月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来之前,上一份关于信用卡行业的纲领式文件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通知》对信用卡业务的很多环节加以了约束,提出了压降睡眠卡占比至20%以内、设置单一客户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严控资金流向、对外部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集中度管理,以及已分期资金余额不得再分期等要求。

换言之,信用卡业务的收入结构、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拓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排名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标准等要求的提出,意在扭转长期以来唯规模论的发展模式。

《通知》将在2023年开始全面实施,这也是近十年来对信用卡业务较为全面的一次大整改,无疑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业务增长乏力、资产风险加大的当下,信用卡机构还要在整改期内完成对存量业务的规范和清理,并非易事。

2. 苦熬「存量时代」

2019年以后,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这已是业内共识。

那一年信用卡的规模增速罕见降至个位数,与此同时,不少卡中心的「不良」也达到一个历年高点,吃掉了大部分利润,一些原本盈利能力卓越的机构居然出现了当期亏损。

招行信用卡是最早预判信用卡行业「存量时代」来临的机构,相比短期的数据变化,他们当时的判断主要依据几个重要变量:人口红利(主要是就业人口)、信用卡渗透率、以及人们的消费意愿。

放在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关系信用卡市场繁荣与否的重要变量。

首先,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人口增长曲线正在快速衰减,这一趋势已无需再赘述。具体到就业人口,也就是信用卡主要覆盖的用户群体。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