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5月制造业PMI微降:原材料价格再创新高,出口订单指数失守荣枯线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6-10

(原标题:5月制造业PMI微降:原材料价格再创新高,出口订单指数失守荣枯线)

原材料价格指数创下近十年来新高,抬高企业成本的同时,也正在抑制市场需求的回升。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

由于原材料价格加快上涨,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72.8%,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创下至少近十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当月反映原材料成本过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至64.8%,亦创历史新高。

随着上游行业涨价向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上涨正带动出厂价格的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扩大生产;同时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抑制效应。

5月三大订单指数全线回落: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至51.3%,低于生产指数1.4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结束连续10个月下降的走势,再度回升。受市场价格上升、钢铁出口退税取消等影响,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至48.3%,失守荣枯线。在手订单指数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45.9%。

由于处于中下游充分竞争领域,议价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5月小型企业PMI回落2个百分点,再度失守荣枯线,这也使得当月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8.9%。

64.8%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过高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5月经济平稳恢复的势头并未改变,但需要高度警惕大宗商品过快涨价对经济的冲击。

他指出,5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上升5.9个百分点至72.8%,升幅明显,创下多年来新高。企业对原材料价格上升感受强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至64.8%,创下历史新高。

“对3000家制造业企业的PMI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自去年5月份以来就持续上升,今年前5个月一直在50%以上,最近三月超出了60%。”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5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3.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高于80.0%。

陈中涛指出,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涨势迅猛,不但上涨快,幅度大,而且波及范围广,黑色、有色、能源及化工产品、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粮食及农副产品均出现了大幅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上游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正沿着产业链逐步向中下游传导,并推高了出厂价格。5月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60.6%,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

陈中涛介绍,今年以来,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高于出厂价格,购进价格指数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60%以上高位,5月更是突破70%;而出厂价格虽也有回升,但走势相对平缓,二者喇叭口呈扩大趋势,这意味着制造业的利润正在遭到挤压。

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一:上游企业在涨价问题上拥有更大的议价权,而中下游行业大多为充分竞争行业,产能相对充裕,其涨价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涨价现象从上游传导到下游,存在一定的时滞,而这也带来了明显的行业分化。

他介绍,制造业中的基础原材料行业,比如黑色、有色、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涨价最为迅速,其购进价格上涨快,出厂价格跟进也快,二者基本同步;比如最近5个月,其购进价格指数基本上在70%左右,而出厂价格指数也基本保持在65%左右。

目前,涨价正在向装备制造业传导,5月份该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已攀升至76.1%,然而,由于竞争相对充分,该行业出厂价格上涨则比较滞后,5月份仅为57.5%,“两者相差高达18.6个百分点,表明装备制造业的利润正在遭遇较大的挤压。”

陈中涛介绍,在高科技行业,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大约也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不过这一行业利润相对较高,其对涨价有一定的腾挪空间。

他指出,涨价尚未完全传导至最下游的竞争激烈的消费品行业,由于竞争激烈,5月消费品制造业购进价格为64.7%,出厂价格为53.6%,均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这也是近期PPI上涨、CPI稳定的重要原因。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价格上涨势头正逐渐向工业产业链传导,预计近期PPI仍将快速上升,同比涨幅可能将高于8%。

与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补库存意愿较弱,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7.7%、46.5%,分别比上月下降0.6、0.3个百分点。

刘学智指出,受订单需求减弱的影响,企业的补库存意愿降低。这说明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不是由企业补库存导致,而更多的是一种输入性价格上涨。

陈中涛认为,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高企,企业纷纷采取消化库存的方式来应对,这说明企业并不认可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上涨,他们更愿在消化库存过程中等待价格回落。

涨价抑制市场需求,出口订单进入收缩区间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原材料涨价虽然带动了部分行业出厂价格的上涨,但是,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显现,最明显的就是,5月三大订单指数均出现了回落,出口订单指数甚至降至荣枯线下。

陈中涛也担心,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无真实需求的牢固支撑,过快涨价反而会对市场需求产生抑制效应,进而扩大供需失衡,影响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疫情以来,生产端的扩张一直快于订单的扩张,近期供需剪刀差略有缩小,然而5月份生产与订单的剪刀差再度扩大,需求不足的问题再度凸显。”陈中涛说。

5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2.7 %,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然而,当月新订单指数为51.3%,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生产指数1.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两月下降,供大于求压力显现。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企业调查显示,本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结束连续10个月下降走势,较上月略有上升。其中外部需求下降尤为明显,在市场价格上升、钢铁出口退税取消以及国外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至48.3%。

在陈中涛看来,当前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并不局限在原材料领域,包括人力、国际海运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涨,“这是一种全要素的成本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性的流动性宽松,为了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人民币出现了升值,然而这又进一步抬高了外贸企业的汇率成本,多重成本挤压下,不少外贸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此外,他指出,5月制造业的在手订单指数仅为45.9%,比上月再度回落0.5个百分点,说明未来一段时间,需求端的复苏仍然不容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5月订单类指数均呈现下降态势,表明市场需求不足,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恢复相对缓慢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此外,小型企业PMI指数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且失守荣枯线,反映经济恢复的全面性、整体性仍然不够。未来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张立群说。

5月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1%,高于上月0.1和0.8个百分点。然而,小型企业PMI为48.8%,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再次回落到荣枯线以下。

刘学智指出,由于大都处于中下游充分竞争领域,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以及订单需求的趋弱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由于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部分的国内就业,这也对就业带来了影响,5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8.9%,比上个月下降0.7个百分点。“因此,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力度。”

在陈中涛看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或将延续到三季度。这是因为,PMI指数中的价格指数目前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而推动这波价格上涨的内在因素,如供需因素、货币因素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他指出,在政策层面看,价格上涨已引起高度重视,从3月25日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多次被国务院重要会议提及,近期多部门开始联手控制大宗商品价格,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回落,“在这波价格上涨中,国内外存在人为炒作因素,故意放大供需缺口,政策面在打击哄抬物价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他指出,供需缺口是大宗商品涨价的基础,未来需要更加注意用市场的力量加以调节。

他认为,这一方面需要稳定大宗商品供给,疏导供应链价格传递,促进产销衔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增加大宗商品领域话语权。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帮助制造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应对成本上升、订单放缓等生产经营困难,在减免税费等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减负。

(作者:夏旭田,实习生,缴翼飞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