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央行公布重磅数据!罕见透露这一指标,10月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481亿,什么信号?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3-11-05

人民银行11月10日公布的10月份信贷及社融数据显示,当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增量略超预期。

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社融增量为1.59万亿元,同比多增1970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8.7%,涨幅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还公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结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26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该指标多增表明居民购房意愿已经出现边际提升,近期按揭贷款政策有所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0月新增3481亿元

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增量略超市场预期。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6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1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9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公布了10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居民户中长期贷款较去年同期多增162亿元,虽然受到基数等因素的影响,10月同比多增的幅度尚有限,但其已一举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少增历史。该指标多增表明居民购房意愿已经出现边际提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与近几个月相比,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升至51.1%,为去年10月以来的新高,说明近期按揭贷款政策有所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社融数据来看,10月份社融增量为1.59万亿元,同比多增1970亿元,多增部分主要由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贡献。其中,表内贷款新增7719亿元,同比多增1231亿元。政府债券新增6167亿元,同比多增1236亿元,主要由于政策要求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新增额度要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表外融资减少2120亿元,体现了表外融资的持续压降态势。

温彬认为,整体上看,本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增量略超预期,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不够理想,政府债券发行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场预期。近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冲击,M1的持续回落和信贷结构的变化也印证了企业经营偏弱和实体经济需求回落,经济增长压力有所加大。

流动性合理充裕护航年底宏观经济运行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对于M2回升的原因,温彬分析,一是上年同期基数的回落,二是信贷派生能力增强。然而,在传统缴税大月和政府债券发行有所加快影响下,本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50亿元,导致货币回笼力度加大,不利于M2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0月金融数据出现企稳反弹,一方面表明前期央行降准对信贷的提振作用开始体现,同时也与近期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直接相关。总体上看,10月信贷、社融增速低位企稳,止住了此前的持续下滑势头。在新增规模方面,当月新增信贷和社融都出现同比多增,意味着边际宽信用过程已经启动。这也与当月M2增速延续回升相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入11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近期持续加量。11月10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当日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单日净投放500亿元。市场认为,本周逆回购到期量较上周明显下降,但央行公开市场仍维持千亿操作规模,频释暖意。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大结构性政策力度,运用好新出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贷款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往前看,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年内剩下两个月的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后续宽信用进程将继续演进。这将是稳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有力保障。”王青表示。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