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助微计划」这三年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3-11-24

(原标题:「助微计划」这三年)

文/洪偌馨、伊蕾

「助微计划」迈入第三年,全国工商联刚刚发布了《「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下简称「助微报告」)。

该计划首次出现在2020年疫情期间,彼时,为了支持小微经营者复工复产,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主要的支持举措为「无接触贷款」。

如今,「助微计划」交出成绩单——三年来,该计划在小微金融服务的效率、价格、覆盖面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仅在2020和2021两年里,参与「助微计划」的金融机构共有127家,平均每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

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陈雨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始终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尤其是过去三年,疫情虽然给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生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随着政策加码,数字化力量的渗透,整个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格局、服务手段、产品体验都与以往截然不同。

这些也都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韧性」。

1.「助微计划」的成绩单

如果说第一年的「助微计划」是疫情突袭之下的「紧急救援」,那么后来该计划则更注重长效机制,以及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建设。

比如,第一年的重心主要是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力求「无接触贷款」的快速和精准发放。第二年则以「稳就业、振乡村、兴科创」为目标,覆盖全国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户。

再到3个月前,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深化「助微计划」、推进「助农计划」,开展助力小微、助农振兴、共促科创、数字赋能、服务就业、践行公益等六项行动,持续加大对小微、三农的信贷支持与综合服务力度。

最近几年,中小微企业处境不容乐观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助微报告」也显示,过去几个季度,小微企业经营遭遇营收、利润率和现金流维持时间「三降」的局面,直到今年二季度才出现止跌趋势。

面对如此大的挑战,「助微计划」逆势而上,牵引着超百家银行携手助微、优势互补。

以2021年为例,工行、中行、农发行等国有及政策性大型银行及平安、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7成,持续发挥主力作用。

而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则借助科技优势,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长尾小微,服务小微客户数占比超7成。

期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力、金融科技的全方位渗透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型如网商银行的线上贷款,让小微经营者不论生意大小,不用抵押,也不用线下排队,凭借信用,就能实现3分钟申请,1秒放贷,0人工干预,也即「310模式」。

而截至今年6月,网商银行累计帮助超过4900万的小微经营者借到了生意周转需要的钱。

「助微报告」的调研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线上渠道的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2021年内获贷款支持的受访小微中,超过80%通过线上渠道获得,88%认为利率可负担,67%认为获得融资的效率大幅提升。

2. 市场边界的拓展与创新

「助微计划」的三年进化,实际上也是由小微金融发展阶段与发展现状决定的——市场呼唤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

在疫情暴发初期,全国工商联就联合多方发布了《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报告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这三类统称为「小微」,其中,小型企业被称为「头部小微」,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被称为「长尾小微」。

这种对于主体的细分,本身就是市场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市场主体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优势互补,携手打造更完善的市场服务格局。

其中,贡献了7成以上贷款的大行、股份行依然是小微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网点、资金、服务方面的优势,为相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头部小微」企业输血。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计划,2022年将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其中,国有大型银行要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

与此同时,在小微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价的过程中,中小银行业,尤其是互联网银行这样的新兴市场主体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依托于更加灵活的机制、科技能力触达如毛细血管般的长尾小微,填补「市场空白」,承担起「补充者」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笼统地关注小微新增贷款的增速与增量不同,在这一轮疫情中,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差异化的需求正得到满足。

典型如供应链领域,在过去几年里的创新极为活跃。

商业银行在传统供应链业务的基础上,将产业链进一步盘活。例如,工行为核心企业及小微客户搭建了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针对细分场景推出了「薪资e贷」、「项目e贷」等创新产品。

而互联网银行也基于自身优势推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他们在前沿技术方面的探索与投入、对于细分场景的深耕可以建立起更多维度、更立体的用户画像,抽象出以往难以量化的信用维度。

比如,网商银行联合旺旺、蒙牛等500家核心企业,基于其与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推出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大雁系统」,帮助解决供应链上的长尾小微企业在供货回款、采购订货、铺货收款、加盟、发薪等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

以往是金融机构打造「标品」,小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去匹配和嵌套,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错配」问题。而现在,市场参与各方正在试图建立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助微报告也佐证了该体系的优势: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有48.8%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

不断进化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也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微金融需求。

3. 数字时代的助微生态

这几年,无论是金融服务还是实体经济,数字化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这份助微报告中,各项数据和成果也充分印证了数字化的重要价值。

46%的小微企业至少采用了一种数字化经营手段,平均营业收入15.3万元;54%的小微企业未采用任何数字化手段,平均营业收入9.9万元。

对比来看,采用数字化手段的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显著更高,感受到市场压力的比例也较小。

不仅如此,长远来看,小微企业经营手段的数字化可以进一步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提供支持,两者互为助力,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再进化。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依托于平台的「基础设施」升级与技术革新,银行将业务的着眼点从核心企业迁移到每一个小微个体,使原本难以被服务到的下游供应商也被纳入生态之中。

此前网商银行发布的「大雁系统」数字供应链金融系统,就是将图计算用于供应链金融,还原了供应链上下级关系。

而在农村和县域服务中,网商银行则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大山雀」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画像」,再基于数据交叉验证,解决农村金融缺乏抵押物、信用更难以量化等问题。

也是基于这样的技术创新,网商银行成立7年来,每年新增用户中有超过8成是经营性首贷户,与大部分商业银行客户的重叠度很低,对拓展「助微计划」的覆盖面起到了补充作用。

当然,在面对疫情反复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要进一步实现「助小微、振乡村、兴科创、促就业」等重点任务,深化「助微计划」的长效机制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在金融业加速迈入「精细化」运营时代之后,对长尾客群的服务下沉、降本增效仍需进一步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银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协同也将更加紧密。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馨金融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