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升级,“武汉郑州”双龙头时代开启
(原标题: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升级,“武汉郑州”双龙头时代开启)
中部地区六省正迎来又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中部地区发展再次谋篇布局。
《意见》指出,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继2006年《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之后,中央层面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指导文件。
“从崛起到高质量发展,这是最大的变化,意味着中部地区要跨越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秦尊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今背景下提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次全面升级。
中部崛起战略破局之举
当下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需要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余载,从经济总量看,截至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超2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8.6%上升到2020年的21.9%。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9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是四大区域板块中增速最快的地区。
秦尊文表示,最早关于中部崛起的文件中更强调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等定位。此次《意见》中,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于“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意见》抓住核心,锁定关键,是中部崛起战略的破局之举。” 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意见》对中部地区发展存在诸多叠加性利好,包括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经济利好、承接产业转移和提升自身发展的战略利好。
从经济空间布局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圈四极组成的菱形中,作为内核,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枢纽。
邹薇强调,站在全国的角度看中部,中部地区的优势就是区位、交通、人口和市场。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前提下,中部具有枢纽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中部的商品要素能够顺畅流动、生产要素能够顺畅配置,会促进中国经济循环有序,内外协理,并力共进。
秦尊文认为,近年来,中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和高技术产品输出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抢抓“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发展机遇,中部地区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数量不断增加,投向的领域也更加优化。“中部地区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高质量发展特征更为凸显”。
武汉、郑州再度被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合作;并多次点名武汉、郑州两大城市,称“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实际上,这与中央此前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2018年11月2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武汉、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分别被委以引领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重任。
更早之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正是在这份文件中,武汉、郑州获批加入“国家中心城市俱乐部”。
秦尊文认为,作为两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武汉、郑州将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中部地区正在向“武汉郑州”双龙头时代迈进。
邹薇表示,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以高质量城市群支撑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使命重大。正如《意见》中所说,要推动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围绕对话交流、重大事项协商、规划衔接,建立健全中部地区省际合作机制。“市场共建和均衡利得是下一步各城市群必然研究和推进的方向。中部地区经济距离够近,产业关联也很强,下一步要实现抱团发展,整合产业链条,壮大市场规模,补齐中部短板,放大中部优势”。
(作者:刘茜,,实习生,李倩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下一篇:获奖作品最高奖励近100万!上海普陀发布数字广告产业扶持新政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