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酒店刺客”席卷旅游旺季 行业全面复苏尚需时日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3-12-19

(原标题:“酒店刺客”席卷旅游旺季 行业全面复苏尚需时日)

图虫创意/供图 周靖宇/制图

深圳的小王8月初来到长白山脉北麓的“网红城市”延吉旅游。虽有旅游旺季涨价预期,但当他看到亚朵酒店房价时,还是很吃惊:整个酒店基本没有低于1000元的房型,且近乎满房状态。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每个房型的价格比暑假前都涨了约四五百元。

而在海滨小城日照,当地200元左右的经济型酒店,已纷纷上涨至六七百元的水平。日照万平口景区附近一家连锁酒店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暑期相当于沿海城市旅游服务业“过小年”,是一年之中生意最佳的时期。暑期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很难出现满房状态。

经济型酒店“不经济”,成了这个夏天的一大奇观。证券时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此轮酒店价格上涨的背后,除了周期性的旺季效应外,还有成本、业态和运营模式、客房数量、酒店门类结构、行业集中度等方面的嬗变。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头部酒店集团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显著改善,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而从全行业来看,周期性的旺季效应或只能带来短期“输血”,酒店业全面复苏仍有待时日。

“虹吸效应”

推升酒店价格

在本轮酒店涨价中,一线旅游城市“一马当先”。Wind提供的酒店平均价格指数(tHPI)显示,8月北京、上海酒店平均价格分别为1270元、931元,同比分别上涨39%、16%。

而在一些旅游资源富余的二三线城市,汉庭、如家等经济型酒店价格也上窜至中高端酒店的价格水平。以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为例,记者查询发现,苏州、南京、泰安等热门旅游城市市中心的如家酒店价格上浮至四五百元乃至更高。

劲旅网CEO魏长仁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一轮酒店涨价主要集中于商务旅行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其他城市的酒店涨价并不明显。酒店是完全市场化的领域,而经济型连锁酒店和中端酒店属于大文旅产业的刚需部分,2、3月份以后国内集中的商务和旅游需求是这一轮酒店涨价的主因。

上海舒睡酒店服务有限公司CEO刘乃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出现了全国出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北京、青岛等顶级旅游城市和敦煌、内蒙古大草原等“旅行大IP”呈现“虹吸效应”,汇聚了绝大多数客流量,导致酒店等服务价格飙升。而区域性、非顶流的旅游城市,则稍显冷淡。

在泰州洁喆书香酒店负责人戚军和看来,今年夏天店里较为冷清,客流量较前两年明显减少。“往年泰州有约六七成的旅客来自长三角地区。今年,大家似乎更倾向于远途出游,长三角内部出游反而成了冷门。”

“酒店涨价主要是供求关系引起的。”华美顾问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暑期是学生旅游的最好时机,家人出游增多成为热门旅游地酒店供不应求的原因。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5万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和八成以上。此外,预计6、7、8三个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54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28.1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万亿元,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27.46%。

“酒店刺客”

供给端的奥秘

掏空旅客钱包的“酒店刺客”何以出现?证券时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周期性的需求因素外,近几年酒店业供给端的结构性调整则是涨价背后更强劲的动因。

迈点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郭德荣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成本是酒店涨价背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包括租金、人力和工程造价等。近几年,大部分隔离酒店都进行了微改造,产品和服务有一定升级,酒店房价也顺势上涨。同时,千禧一代年轻人从事服务业的意愿不高,酒店人力成本只增不减。

刘乃钢表示,近年来,酒店业态的玩法已发生剧变。一方面,低端连锁酒店业纷纷向“右上角迁移”(即供给侧技术进步的速度逐步提高,终将超过需求侧用户需求进步的速度),其产品品质和高端酒店趋同化。而大多数出游或差旅人群往往只聚焦于睡眠需求,并不需要游泳、健身等高端配套服务,因此扎堆于经济型酒店品类。另一方面,酒店同其他消费品一样,其消费逻辑正快速迭代,往往需要“三年一次小装修、五年一次大装修”来满足年轻一代的新要求,而经济型酒店相比高端酒店更能快速实现硬件升级。

总量方面,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住宿业设施总数为43万家,较2020年年初减少29%;客房总规模1529.1万间,较2020年年初减少19%。

而从客房类型来看,经济型酒店数量“缩水”最为严重。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经济型酒店减少了355.9万间。相比之下中高档及豪华酒店客房仅减少31.1万间,且占比有所提高。以华住集团为例,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住旗下经济型酒店(汉庭、海友等)客房数量占比约为46%,而在2020年9月30日,上述占比为56%。

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内酒店连锁化趋势也推升行业集中度,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品牌黏性,也放大了头部企业的定价权。

郭德荣表示,连锁酒店自带品牌属性,具有一定的溢价空间。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安全考虑、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等提高忠诚度。2022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达到39%,其中2019年至2022年这4年的增长率达到50%。未来5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将突破50%,大者越大、强者恒强是一大发展趋势。

酒店业

全面复苏“再等等”

作为衡量酒店经营收入水平的核心指标,今年上半年,头部酒店集团RevPAR同比大幅上涨,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反映了酒店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境内酒店整体RevPAR同比增长41.31%,为2019年同期的103%。6月份,境内酒店整体RevPAR同比增长18%,为2019年同期的108%。

“预计头部酒店巨头2023年业绩将全面超越2019年,原因有二:一是其RevPAR均有所提升,二是其门店数均持续增长。”郭德荣表示。

首旅酒店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至3亿元,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3.84亿元)。据披露,上半年公司全部酒店RevPAR为1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不含轻管理酒店的全部酒店RevPAR为1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该公司此前表示,2023年计划新开酒店1500家至1600家。

锦江酒店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至5.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18亿元。金陵饭店、万达酒店发展等上市酒店集团均预计实现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

“从上半年来看,头部酒店集团的经营情况要好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一方面,这些集团主要布局商务和旅游属性更强的一二线城市,能率先受益于文旅复苏的春风;另一方面,它们集中化程度高,规模效应和品牌属性优于中小连锁和单体酒店。”魏长仁表示。

刘乃钢表示,当下整个酒店行业的实际效益较2019年仍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头部酒店集团的部分运营和财务数据表现亮眼,但众多中小酒店品牌及个体酒店仍在面对近两年积压的房租、工资等问题,这些此前累积的问题并非一两次旺季效应就可以解决。

“头部酒店集团多采用加盟式和品牌授权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而酒店业本身却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因此前者不能全面反映整个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他表示,可以预见的是,经济型酒店的高价格难以持续,随着9月份传统淡季来临,将有一批生意不好或“输血”不足的酒店面临倒闭。

郭德荣表示,就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五一”之后酒店房价增速已有所放缓,暑期整体恢复情况一般。除个别连锁酒店外,部分精品民宿甚至倒闭关门,这说明旅游消费真正的恢复期还没到来,商务活动活力还未达到峰值,同时行业内的品牌竞争、运营竞争也在加速。

“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和未来增长预期来看,酒店房价波动起伏将维持一定周期。作为投资者,需具备长期主义;作为经营者,则要不断修炼内功。”郭德荣表示。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