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限电拉闸上热搜 聪明的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什么?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3-12-27

(原标题:限电拉闸上热搜 聪明的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什么?)

限电的背后是煤价飙涨

近日,“东北限电”话题上了热搜。原因是东北多地民用电拉闸限电,导致手机没信号,城市主干道的红绿灯无法正常运行,有商户只能点蜡烛营业等现象。

民生问题更易受关注,但生产用电的拉闸限电其实已持续一段时间了。当前不少地方都出了限电措施,比如江浙有企业被要求停产,广东倡议办公场所三层以下停用电梯,云南、广西、浙江等地也都有限电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16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

为电力如此紧张?最煽情的解释是大国展开金融战,但个人认为这个解释不靠谱。从经济运行角度解释,可能会比较符合常识。由于目前火电占比依然较高,本轮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炭供应不足。而供给偏紧,需求旺盛,库存较低,这三个原因合力导致煤价大涨。

双控和环保要求下,煤炭产量下滑,叠加疫情因素,进口煤减少。同时我国疫情控制好,外单涌入,加剧用电需求增长。此外供暖季将至,煤炭也要补库存。各种原因互相作用下,煤价持续飙升。比如在期货市场,10月动力煤合约价格,年内涨幅更是高达70%。

煤炭价格走高,让煤企业绩“爆表”。市盈率不到10倍的中国神华,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净利润(扣非)同比增长25%。陕西煤业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达到80%;兖州煤业的净利润增速达到104%。综合看,上半年29家上市煤企总营收同比增长22.4%,净利润(扣非)同比增长74%。

穿越周期才能看懂周期

投资者总是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上这些现象,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拿“周期”不当“干粮”。

近几年,从"核心资产"到"硬核科技",市场主线不断变化中,"周期"主题似乎已被投资者遗忘。然而,周期板块中所蕴含的投资机会,却始终在那里未曾改变。比如:

2011:稀土

2012:黄金、稀土、染料

2013:染料

2014:镍、锌、铝、钛白粉

2015:碳酸锂

2016:维生素、黄金、白酒

2017:钴、MDI、TDI

2018:猪

2019:钴、锂

2020:海运、六氟磷酸锂

2021:钢铁、海运

其实从投资角度而言,周期标的优点很多,只是需要我们有能穿越周期的眼光来识别。

首先是确定性较高,周期类行业基本面通常在股价前反映,业绩成了股价的先行指标。其次,是盈利模式简单,周期类行业长期关注度较低,不易拥挤,在股价和基本面双重确认后较大概率仍有足够获利空间。当然,周期股往往还很便宜,不是热门的标的,通常估值较低。

站在当下看未来,周期股中的机会也非常显著。“碳达峰” 、“碳中和” 战略会固化供给格局、降低波动性,提高行业盈利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因此,长期不足的资本开支、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趋势重塑了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结构,在这一背景下,周期波动会被放大,竞争格局会出现改观,以周期为基础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涌现。

投资者如能盯住周期,专注供需错配,则有望捕捉量价齐升最丰厚一段。

优势互补捕捉两类机会

当然,想抓顺周期的机会并不简单。不仅要识别出β类机会,既通过判断价格趋势,寻找量增价涨的顺周期类企业。还要能找到α类机会,就是找出具有穿越周期成长能力的优质企业,即找一些“创造价值” 的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研究能力,上述目标是很难实现的。不过,如能通过一些有强投研实力支撑的基金,投资者会更容易抓住机会。比如,华夏基金近期推出的华夏周期驱动(A类013626,C类013627),就是聚焦于周期行业的长期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采用双基金经理设置,由翟宇航和夏云龙搭档。资料显示,翟宇航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从2015年就开始有色、钢铁等周期行业的研究,有丰富周期和策略研究的复合研究经历,善于进行大势研判和风格择时。夏云龙是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2012-2017先后负责有色、化工行业研究,担任周期组组长,兼具大周期把握能力和行业内选股能力。

当前周期盈利仍在加速、价格仍处上行通道,因此景气投资仍是当前时点市场的主线。据二位基金经理的特长,翟宇航会主要关注风格择时(β类机会和α类机会的切换)和仓位择时,夏云龙则主要聚焦在具体周期赛道的挖掘和个股投资机会的把握上。而通过两位基金经理的优势互补,华夏周期驱动(A类013626,C类013627)也将为投资者更好挖掘周期驱动中的大量机会。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刘旷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