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谁是花呗们接入央行征信的最大赢家?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2-26

(原标题:谁是花呗们接入央行征信的最大赢家?)

9月22日,花呗将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推动它上榜的,是花呗多达5亿之多的用户,它的一举一动,都与用户利益相关。

以此为标志性事件,预示着花呗的逻辑已经变了。

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缘于它的运营机构已经从重庆的小贷公司,变为蚂蚁集团6月开业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是与银行同列的持牌金融机构。

于是,花呗的信贷数据,像其它银行、消费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一样,按要求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报送的数据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

这一举动的利好,对央行大于蚂蚁集团。花呗的信贷数据,将对央行征信系统的个人征信体系有一次非常大的补充。

截至2020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共收录11亿自然人,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算,还有近3.1亿人没有信贷数据。在2019年4月央行公布的数据里,收录的自然人是9.9亿人。2018年5月底是9.6亿自然人。

花呗5亿用户的信贷数据,能为央行征信系统补充的,可能会数以亿计。不光是用户量,花呗小额多频的信贷数据,在数据量上,也会有一次非常大的补充。

为什么会大量的信贷数据有交叉性补充呢?

过去花呗对用户信用状况的评估,从行为偏好、身份特性、履约能力、信用历史、人脉关系五个方面着手,而这五个维度的数据来源,大多自支付宝和淘宝用户转化而来。

重要的是,淘宝和支付宝中很多没有信贷记录的用户,一旦满足这五个维度的评估,就可能成为花呗的授信用户,产生信贷行为和数据。

这使得花呗拥有大量不存在于央行征信系统的征信数据。

于是,和花呗一起的京东白条们,一旦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者将基本覆盖中国信贷用户群体。

央行征信系统一旦覆盖绝大多数互联网信贷群体,赢家仍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为什么呢。

如果说当前消费信贷领域有什么普遍性难题,那一定是“共债”,即多头借贷问题。

雷慢之前写过,在互联网信贷领域,信贷平台之间、银行和信贷平台之间的用户“共债信息”并不共享,平台间彼此不会、也不存在利益动力来协同控制用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

当今信贷领域,如果一个用户可以从借呗、微粒贷拿到一定额度的授信,那么就可以从数十家网贷、消费金融等平台中拿到同样的授信或借款。

花呗接入央行征信后,有人担心去银行贷款会不会受影响?当然会受影响!银行基于风控的需要,在能拿到用户的信贷数据后,就可能不会借钱或借过多的钱给同一个人。

要知道,多头负债问题确实害死了很多“自杀式贷款”的无节制贷款的人。

2016年过完年后,21岁的河南大学生郑同学从青岛一家宾馆楼上跳下自杀了。

死前,他在14家网贷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式负债近60万元,无一能还上。如果将经济崩溃看作消费信贷危机的一次大爆发。一个多头借贷借款人的破产,就是一次共债危机的小型爆炸。

多头负债如果有偿还能力,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其中隐藏最大的危险就是“以贷养贷”。

在央行9月初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中,在贷款使用方面,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显示,10.33%的受访者主要用途是偿还信用卡等个人债务。比如借互联网平台的钱,还银行信用卡,套现一家银行信用卡的钱还另一家的信用卡。

以贷养贷的最大隐患在于,它稀释了信贷平台或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控有效性,原本到期应还的低利率贷款,被其他贷款暂时填补,而这种填补对借款者来说利率成本是累积的。此外,共债意味着一家平台可以让另一个家平台对贷款者风控审核的失效,当借款人多头负债且还不上钱的时候,所有的平台都会遭殃,再好的风控体系也失效了。共债问题一面将贷款风险后滞,一面将风险敞口扩大,它将导致银行或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恶化,如果放任扩大,将是债务泡沫的刺破。

花呗、白条、微粒贷等几家最大的信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群体,绝大部分被囊括进央行个人信贷信用体系。放贷的金融机构,就能基于央行征信数据尽可能的抑制共债的风险。

银行们对这些数据,估计已经垂涎了很久。

过去银行和蚂蚁合作用花呗、借呗放贷,蚂蚁做风控,风控好不好,银行都要承担坏账、自己催收。现在好了,央妈收了数据,银行捡了个现成。最终,赢家还是持牌金融机构。

央妈已经做好了蛋糕,大家开吃吧。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新金融洛书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