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宣布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什么信号?银行业持续收紧金融衍生品业务
(原标题:工商银行宣布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什么信号?银行业持续收紧金融衍生品业务)
近两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正在持续收紧风险较高的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
4月13日,工商银行宣布,自今年6月12日0时起,该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及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成为继去年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之后,又一家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银行。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某股份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工商银行暂停的应该是有保证金杠杆交易的个人对私外汇买卖。该人士透露,其所在机构也有个人外汇买卖,但多是实盘交易,目前未受影响。
“此次仅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不涉及个人结售汇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可正常办理。”工商银行方面表示。据了解,工商银行去年还暂停另一项业务——账户外汇业务。更早之前,在去年七、八月份,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曾先后宣布对个人外汇业务进行调整。
“此前‘原油宝’事件相当于是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控能力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当时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那之后银行业持续收紧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包括在监管指导下,大部分银行都对账户贵金属业务进行了调整。
“宇宙行”宣布对有关业务进行调整
4月13日,工商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将对个人外汇买卖业务进行调整。主要包括:
自2022年4月17日0时起,该行将关闭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电话银行和工银E投资渠道。客户可继续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办理业务;
自2022年6月12日0时起,该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及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工商银行解释称,此次该行仅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不涉及个人结售汇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可正常办理。
据了解,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是个人客户在银行进行不同自由兑换外汇间交易,通过外汇买卖获取更高利息收益、汇率升值收益或规避汇率风险,带有投资性质;个人结售汇业务则是指在政策规定的额度内进行人民币与其他可兑换货币之间换汇交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从此前部分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业务及目前外汇市场面临复杂环境看,近期部分银行收紧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主要是还是出于防范潜在风险:
一是防范市场风险。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受控,国际地缘冲突升,发对经济政策急转弯,各国经济与政策分化,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继续困扰市场,波动偏剧烈;
二是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银行主动调整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一定程度上向投资者提示市场潜在风险,有助于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明显提升;
三是防范机构市场声誉风险。部分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相关业务进行调整,也有助于降低潜在投资业务纠纷和市场声誉风险。
此外,一位股份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此次工行调整的个人对私外汇买卖,应该是有保证金杠杆交易的业务。“之前中行‘原油宝’事件后,大部分银行都在收缩个人衍生品业务。”该人士透露,其所在机构也有个人外汇买卖,“但多是实盘交易,不是保证金交易,没怎么受影响”。
银行个人衍生品业务持续收紧
工商银行并不是第一家宣布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
去年8月份,华夏银行曾公告,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自2021年12月1日0:00点起,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尽管该行随后删除了这则公告,但也向媒体证实该业务将如期暂停。
更早之前的去年7月,招商银行一口气发布5个公告,宣布对多项个人贵金属业务和个人外汇业务进行调整,新版协议于当年8月11日正式生效。
根据彼时该行公告,招行将逐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无持仓客户关闭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实盘纸黄金纸白银买卖、“招财金”、个人双向外汇买卖等业务功能(不包括非实盘外汇买卖),这些业务的持仓客户在去年8月23日以后也将不能新开仓。同时,招行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即日起停止发售新产品,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
招行还提醒到,考虑到外汇市场风险较大,该行未来将进一步从严限制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若有个人双向外汇产品持仓余额,需保持关注并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
此外,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发现,工商银行已自2021年10月17日起暂停账户外汇业务新客户开立交易账户,并自2021年11月14日起暂停账户外汇业务全部交易品种的开仓交易。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被银行加强风险管控的个人外汇业务都带有衍生品性质,“与大家在银行用人民币兑换外币完全不同,风险很高,波动幅度大”。银行对相关业务的调整也相当于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提醒其理性和谨慎操作,有助于降低市场非理性投机炒作。
“原油宝”事件后,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调整相关账户交易的公告。此后银行业持续收紧个人金融衍生品业务,包括2020年底,银行在监管指导下暂停了个人贵金属投资业务的新开户。
今年一季度以来,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仍在陆续发布关于贵金属业务客户风险提示的公告,提醒投资者:“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贵金属市场波动剧烈,市场风险明显加剧。请投资者及时关注持仓,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很大,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赌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去年年中,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从成熟金融市场看,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非常不适合个人投资理财。
业务是否会重开?
“此前‘原油宝’事件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控能力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金融衍生品业务或将在银行业务体系中淡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模式存在‘对赌’色彩,即当客户做多时,银行则做空。反之亦然,这类模式并不符合当前商业银行回归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政策导向,还有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
周茂华则认为,这次部分银行收紧该业务,但并不意味着关闭这个业务,毕竟这个业务有市场需求;随着外汇市场前景仍逐步明朗,后续相关业务有望重新开放。
“近期除了人民币汇率外,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及部分新兴市场货币波动较为剧烈。”他表示,“银行主动调整个人外汇交易业务,一定程度是向市场提示潜在的市场风险,投资者有必要引起重视,重新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好相关市场研究分析,避免潜在市场波动损失。”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未来重启相关业务,银行也需要从风控能力、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目前来看,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中间业务的风控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同时也缺乏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面对市场高波动时期,投资者与机构之间一直纠纷不断。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还在于银行定位不清晰。”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对银行的定位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那么相关业务风险必然被包含其中,“但如果对银行的定位是金融风险的最后屏障,加之投资人主观认为银行属于低风险渠道,出现损失就要求银行兜底,则会导致金融衍生品等中间业务难以发展起来”。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向几家银行的客服了解到,去年至今,工商银行的账户外汇业务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的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均保持暂停状态,对于恢复时间客服表示“目前暂无通知”。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