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积极主动作为力争最好结果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4-22

(原标题: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积极主动作为力争最好结果)

经济恢复,势要起而不可落。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近期,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持续作出稳增长的政策安排。“顶梁柱”省份有何底气?怎样找准稳增长着力点?经济发展又应如何坚持全国一盘棋?证券时报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以期廓清迷雾,辨明方向。

近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6省被委以发展重任,将在下半年积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40%以上的就业,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接近全国的六成,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六成……一个个傲人成绩,既是对“顶梁柱”6省经济发展工作的肯定,也同样说明6省发展涉及经济面广,牵扯产业链供应链深,保持经济增速的担子重。

实际上,本应领跑的经济大省在上半年集体遭受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顶梁柱”6省的半年经济增速远不及年初两会时确立的增速目标。其中,山东省的半年经济增速水平最高,与目标增速差距最小;江苏省的半年经济增速水平最低且与目标增速差距最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统计指出,经济发达省份除湖北省外,上半年实现的经济增速普遍大幅低于各地两会增速目标。他认为,经济“火车头”暂时“熄火”,主要表现为复苏基础不稳固,财政基本盘面临动摇风险。这也是政治局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根本原因。

不过,“火车头”们的7月份经济数据都展现出了发展底气。从6省投资现状看,今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6省之中,仅广东、江苏两省未跑赢全国大盘。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累计同比涨幅分别达10.1%、6.2%、10.1%和6.1%。

从消费情况看,7月份,除山东外,其他“顶梁柱”省份当月社零总额增速稳步恢复。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4~7月的表现看,居民商品消费整体已爬出谷底。

从外贸情况看,1~7月,6省中的浙江、山东、四川、江苏外贸同比增速大幅快于全国整体10%的水平,分别为19.4%、18.8%、12.7%和11.5%。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和浙江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速。

面对政治局会议“勇挑大梁”的发展要求,6个经济大省也在近期主动作为,纷纷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将打好稳经济大盘攻坚战。

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持平或超过全国水平的山东、浙江、河南、四川4省,已提出更具体发展目标。比如,年初预期目标增速为5.5%的山东明确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浙江明确提出确保下半年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的发展目标;四川则提出将力争全年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河南虽未公布具体发展增速目标,但也明确要求“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努力完成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近日撰文指出,下半年河南经济增速将逐渐回升,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

虽然广东、江苏的上半年经济增速不及全国水平,且未设置明确的下半年目标增速,但也都强调要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努力。其中,广东将力争三季度、下半年经济有较好上升。江苏则明确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经济修复进程仍不稳固,有些省份已难以实现年初时定下的发展目标。类似广东、江苏等上半年经济增速未达全国水平的省份,下半年未设定具体增速目标是一种务实表现,这些经济大省若要为全国大盘作贡献,下半年首先要着力回归全国平均水平,然后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在陈耀看来,四川将全年经济增速设定为“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值得肯定,既充分彰显出四川积极“挑大梁”的精神,也展现出四川对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信心与干劲。河南、山东、浙江等上半年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省份,通过设定明确的经济增速指标或强调全力完成预期目标,也传递出了下半年还将加力稳增长的预期。

上一篇:挖潜!经济大省找准发力点全力稳经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