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汽车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年轻人正陷入“养老焦虑”,机构养老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编辑:健康网 时间:2024-04-27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继续成为社会焦点。根据大家保险做的一次街头采访情况,关注养老议题的不仅仅是老年人,“90后”与“00后”年轻的一代也开始关注养老,甚至已经产生了“养老焦虑”。

陷入“养老焦虑”的年轻人

据媒体报道,在对1000名18-35岁青年的调查中,九成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此前,某地年轻人组团买房试验“同居式”养老、抱团养老等新闻也引起不少关注。

看起来与年轻人毫无关系的养老,现在已渗入到年轻人的思想与行为体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开始为养老做起准备。在此次街头采访中,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96年女生表示,作为独生子女,她会早早考虑如何为父母养老,自然而然就会考虑到自身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当代年轻人正面临着愈加复杂的养老困境,比如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此外,家庭范围的少子化、自身未来保障的焦虑,都在现实生活层面折射出年轻人的“养老焦虑”。

一位受访的91年男生认为,现在年轻人长期熬夜加班、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常态化,为了保障日后老年生活,他目前正在关注相关的养老保险。

年轻人,养老还是要靠自己

要想过上理想中的晚年生活,年轻人会更寄希望于谁呢?在一次媒体调查中,59.8%的受访青年认为,要靠自己,而50.1%选择靠配偶,42.1%选择靠子女。在本次街头采访中,大多数年轻人表示,未来养老首先依靠自己,其次选择政府和子女。

其中一位受访者也表示了对政府养老充满信心,他认为解决年轻人养老问题,需要宏观政策层面探索养老保险体系的三支柱发展。实际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养老金融体系和养老保险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不过,对于年轻人,社会老龄化趋势和社保体系的压力,已经能明显体现在他们身上。大部分年轻人对于未来保障都存在不安全感。一位从事保险行业的年轻人表示,自己已经提前进行养老资金的规划,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平衡收入、消费和储蓄的关系,确保自己到老年期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准。

养老,5000万够不够?

《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将退休储蓄目标定在150万元,退休的目标年龄在57岁左右。

而在本次街头采访中,一位从事地产行业的男性对养老费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养老没有个5000万元以上是根本不敢想的。”另一位距离退休还有25年的年轻女性认为,养老费用攒够到可以环球世界就可以了。

显然,对于年轻人而言,越多的养老费用意味着越理想的老年生活。由此来看,年轻人一代的健康消费和储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着眼长远做好养老规划也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了未来对退休的规划和投资需求。上述报告也显示,中国年轻一代的养老意识已经连续三年出现提升,2020年调查群体中51%的受访者已经开始储蓄,这一数据2018年和2019年分别是44%和48%。其中近70%的年轻人表示,市场的大幅波动促使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城心养老”成为年轻人首选方式

年轻人更喜欢“城心养老”还是“城郊养老”?

本次街头采访显示,对于养老机构养老,年轻人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两位从事教育行业的年轻女性表示,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会考虑去养老机构。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拥有更安心的医疗保障、与子女更近并生活在自己更熟悉生活环境中的“城心养老”成为大多年轻人的首选。一位91年的年轻男性认为,对于养老,自然环境和医疗服务是最为看重的条件,目前更倾向于在城市中心养老,因为可以享受更便利的服务。

部分年轻人认为,养老除了充足的物质和医疗设施准备之外,心理、情感储备也需要被规划在未来养老生活中。这也是年轻人把“城心养老”做为首选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来自爱人、子女的情感支持以及照顾孙子女、参加社交活动等都能显著改善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

实际上,年轻群体对于养老的高要求,正在加速催化养老行业新模式的产生,同时需要相关企业瞄准用户的便利性、舒适型等多元需求给出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共同打造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谷歌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汽车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